020—8385 0060
腹泻是肠炎常见的症状,正常人每日或隔日排成形便1次,少数人习惯于每日排便2-3次,亦属正常。大便稀薄或伴有便次增多,称为腹泻。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多有较强的季节性,急性腹泻大多是因为感染,好发于夏秋二季。慢性腹泻是指反复发作或持续2个月以上的腹泻。慢性腹泻多数由肠炎引起。如果对腹泻麻痹大意不以重视,很容易错过腹泻背后隐藏的病情,贻误治疗。
东大肛肠医院专家指出,腹泻给人体带来诸多的危害:
第一、引发痔疮,腹泻使腹压增高,肛门直肠充血,直肠静脉曲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引起痔疮;
第二、腹泻会使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障碍,如果时间长了还会造成严重营养不良。
第三:贫血,可能有很多人都不明白,腹泻的危害怎么会是贫血?这是因腹泻会导致铁质、维生素B12、叶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所以腹泻的危害也会引起贫血。
第四:腹泻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这是因为腹泻会使人体丢失大量的水分,当丢失的水分超过体重的5%时就会出现一系列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现象。
第五:严重的腹泻水分丢失严重,甚至无尿,这就会使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减少,而在体内蓄积,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这是腹泻的危害为严重的情况。
对于腹泻的认识部分患者常出现一下两个误区:
误区一:腹泻必须用抗生素
目前,小儿腹泻使用各种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生素药物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整肠生、培菲康、乳酸菌素片等,这类药物扶植肠道正常菌群,无副作用。当然对于严重的痢疾,合理使用抗生素药也是必要的。
误区二:腹泻应该禁食
以往患儿腹泻,为了让胃肠道得以休息,比较强调限制饮食,或干脆禁食。近年来,专家们认为禁食有害无益。特别是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孩子处于饥饿状态,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泻。
所以,孩子腹泻时,不必禁食,应该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等。只要孩子能吃,精神好,给予适当的饮食,孩子即使腹泻次数多一些,也会逐渐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