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腹泻治疗方法

中医对小儿秋季腹泻的辨证施治

标签: 广州肛肠医院 肛门瘙痒 治疗痔疮 广州    时间:2009-09-22

广州东大肛肠医院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季节性肠道疾病,属中医外感泄泻范畴。《医学精要》指出:“泄泻本由脾湿,惟儿半是因风……”阐明该病与感受外邪、湿滞脾胃、脾失健运有密切关系。其病变重点在脾胃、大小肠,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首先有上呼吸道症状,发热轻咳,继而出现呕吐、腹胀、大便次数增多。轻者每天数次,重者可达10余次,其性状为水样蛋花状或稀糊状,伴有少量黏液。根据体液丢失情况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严重者可见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现象。由于小儿肺脏娇嫩,卫外功能差,易受外邪侵袭,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则肠胃易成湿浊内蕴之变。加上秋冬时节冷热交替,感受外邪,与肠胃内蕴湿浊相合,导致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下降,并走大肠而为泄泻。
  辨证首先要分清寒热虚实,有寒则温、有虚则补、有湿清利、有食积消导,久泻可适当固涩。小儿体质柔弱,易病易变,易虚易实,应坚持服药,巩固疗效,但也要注意中病即止,调整药量。
  对病程久延,运用固涩法时,要把握时机,不可早投、乱投。小儿泄泻易伤阴、伤阳或阴阳两虚,治疗时应充分细察,多方兼顾,权衡缓急轻重、阴阳消长等,以及时用救阴、扶阳或阴阳兼顾法。
  1.脾虚型 证见大便稀薄色淡,臭味不甚,食后则泻,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呕吐腹胀,面色萎黄,神疲倦怠。久则形体消瘦,睡时露睛,舌苔薄白或腻,脉细沉或无力。治以健脾益气,除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化裁:党参、白术、茯苓、扁豆、山药、薏苡仁、砂仁、葛根、陈皮、半夏、木香、莲肉、甘草。
  2.食滞型 证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痛则欲泻,泻后痛减,腹胀呕吐,或嗳气酸馊,纳差少食,腹痛拒按,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或弦。治以消食化滞、去积止泻,方选木香槟榔丸、保和丸化裁:神曲、山楂、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莱菔子、连翘、半夏。
  3.脾肾阳虚型 证见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或有泡沫,完谷不化,形寒肢冷,面色白,神疲气怯,哭声微弱,或呕吐清涎,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以温补脾肾、化湿止泻,方选附子理中汤、防己黄芪汤化裁:附子、党参、白术、炮姜、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黄芪、防己、五味子、甘草。
  4.湿热型 证见泻下急迫,呈水样蛋花状,酸臭,每日数次或达十余次,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发热、呕吐、口渴、烦躁。舌苔黄腻或薄黄,舌质红,脉滑数。治以清解热邪、化湿止泻,方选黄芩滑石汤、葛根芩连汤化裁:黄芩、滑石、茯苓、大腹皮、葛根、黄连、银花、陈皮、山楂、甘草、薏苡仁。
  5.寒湿型 证见呕吐,大便色淡,清稀有泡沫,臭气不重,肠鸣腹胀,遇凉加重,不思饮食,小便清。或伴形寒身热,鼻塞流涕等,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脉浮或濡。治以疏风散寒、化湿止泻。方选藿香正气散化裁:藿香、苏叶、茯苓、陈皮、半夏、厚朴、泽泻、苍术、补骨脂、生姜、大枣、甘草。
  婴幼儿腹泻护理十分重要,其内容主要包括注意寒暖适宜,节制饮食,忌肥甘油腻、生冷瓜果。服药期间可暂停乳制品3~5日,可代以米汤、奶糕或稀烂面条、面汤等。对脱水严重者应及时口服或静脉补液,注意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
 

温馨提示:为了方便大家,广州东大肛肠医院特别开设专家在线咨询服务,为您解答疾病相关问题,并保证您的隐私。

请点击按钮咨询预约即可与专家咨询相关疾病问题。或拨打健康咨询热线:020 - 8385 0060

在线咨询 网上预约 QQ咨询 就医指南
肖祥斌
肖祥斌
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具有丰富临床诊疗经验,在治疗肛瘘、痔瘘…
在线咨询
王子社
王子社
1982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曾于1991年、1996年先后两次进修于河南医科大学...
在线咨询
闫金明
闫金明
毕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在三甲医院从事外科疾病临床与科研,在肛肠外…
在线咨询
谭少芬
谭少芬
从事中医诊疗及教学工作,擅长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疾病,并积累了丰富…
在线咨询
徐选玉
徐选玉
毕业于江汉大学,扎实的专业知识使其在肛肠病方面的造诣日渐深厚...
在线咨询
PPH微创无痛技术 美国HCTP微创无痛技术 美国COOK痔疮抢套扎技术 东大专利痔闭切手术 韩国Dr.camscope电子肛肠镜 养生大肠水疗技术